要做“大聪明”?对话smart中国营销CEO:希望新车带动销量翻倍增长寥寥可数
小型车市场还不够,大聪明smart要进军主流市场。做对中国
8月28日,营销smart品牌在澳大利亚展出其首款中型SUV“精灵#5”。望新这是车带长继smart精灵#1和精灵#3后,smart品牌旗下第三款纯电车型,动销寥寥可数也是量翻smart品牌进军主流市场的首款车型。随后在8月30日开幕的倍增成都车展上,精灵#5首次在国内亮相。大聪明
smart品牌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,做对中国由奔驰(梅赛德斯-奔驰)推出,营销并以小型车闻名。望新在吉利控股集团入股组成新品牌后,车带长图文并茂smart品牌先后推出了精灵#1和精灵#3两款车型,动销分别聚焦小型、量翻紧凑型SUV市场。但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之下,smart计划开拓新的市场。
“我们想通过精灵#5,改变大众对smart的固有印象。”在8月30日开幕的成都车展上,smart中国营销CEO易寒对时代财经表示:“这款车的推出对smart品牌而言是个趋势性的改变,我们希望新车能够带动品牌销量翻倍增长。”
“小车品牌”要做大车
精灵#5的推出代表着smart品牌进入更加主流的中型SUV市场。
新推出的按图索骥smart精灵#5轴距为2900毫米,车身长度达4705毫米,达到中型SUV标准。从尺寸上打破了外界对smart品牌的认知。对此易寒表示,smart品牌从未将自己限制在小型车领域,反而是也希望能够向上拓展品牌边界。
除了尺寸上的升级,smart精灵#5也搭载了当下流行的800V快充系统,并配备了100kWh的三元锂电池,CLTC最高续航里程740km。官方表示,在800V纯电高压平台和4C超快充技术加持下,异途同归车辆在15分钟内可以充电70%(10-80%)。
“我们希望在中型SUV市场投放技术实力更优秀的产品,来提高我们的销量。”易寒说:“此前精灵#1和精灵#3两款车型合计月销量约4000辆,希望精灵#5推出后可以实现翻倍。”
此外易寒表示,作为一个中外合资品牌,smart当前在中国市场、欧盟市场以及其他海外市场的销量比例约为5:4:1,希望后续三大市场销量比例达到4:4:2。换言之,smart品牌希望提高海外销量比重。一网打尽
作为参考,在2023年,smart品牌凭借精灵#1和精灵#3两款车型,获得了67024辆的全球销量。其中中国市场销量42292辆,占比63%;出口销量24732辆,占比37%。
而为了提高海外销量比重,smart品牌正将产品推向多个海外市场。
在8月28日精灵#5首次亮相同日,精灵#1和精灵#3两款车型也正式在澳大利亚上市。其中smart精灵#1在当地推出三款车型,琼浆玉液售价为5.49万-6.79万澳元(约合26.5万-32.8万元人民币);smart精灵#3推出三款车型,售价为5.79万-7.09万澳元(约合27.9万-34.2万元人民币)
中外合资新模式
除了进入主流市场,smart品牌的运作模式也备受关注。
smart品牌最早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,为奔驰旗下品牌。在2020年1月,吉利控股出资27亿元获得该品牌50%股份,并与奔驰联合组建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“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”(smart Automobile Co., Ltd.), 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。
作为一家新型中外合资车企,除了两大股东的资金支持外,奔驰方面主要帮助smart品牌进行车型设计和海外销售。
如官方表示,井然有序smart精灵#5就沿袭了奔驰全球设计团队“感性·灵锐”的设计哲学,注入更具前瞻性、开拓性以及趣味性的设计理念,如车内的精致内饰、豪华品味和奔驰同款座椅调节按钮等。易寒将其称之为“含‘奔’量最高的smart车型”。
此外smart品牌的海外销售也有赖于奔驰的帮助。在海外市场,smart主要在奔驰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,这大幅降低了smart品牌的出海成本、提高了海外销售的效率。
吉利控股方面则主要负责smart品牌车型的掩耳盗铃研发、生产工作。吉利控股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,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smart品牌车型的工程研发,吉利的全新电动工厂负责生产。
此次smart品牌推出精灵#5,一方面借助了两大股东的支持,另一方面首次进入两大股东的主力产品区间——在中型SUV市场,奔驰、吉利控股旗下各有多款SUV产品。
对于可能与两大股东形成的竞争,易寒认为,smart品牌与两大股东的插科打诨受众并不重叠。“smart品牌定位轻奢,介于吉利与奔驰之间,有自己固有的受众。”
此外不同于海外市场借助奔驰销售体系,smart品牌在中国市场主要采取直营模式。
smart品牌方面表示,smart现已完成品牌、产品及商业模式全面焕新,进入全域跃迁的发展格局,将加速建立全球化产品开发、市场销售和服务管理体系。在产品方面,名不副实从2022年起至2025年,smart每年将推出一款全新车型。
“至于后续车型聚焦哪些市场,我们会根据中国、欧盟、其他海外地区市场反馈决定。”易寒说。